欢迎进入中富达主管 文旅传媒官方网站
带着“石头”搬迁 戈壁滩上“雕刻”致富路
【概要描述】 近年来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乡村文化产业愈发受到重视。
图为杜瑞天在雕刻洮砚。(资料图) 受访者供图
近年来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乡村文化产业愈发受到重视。日前,富达主管 家乡村振兴局公示了第一批全富达主管 “一县一品”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,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洮河绿石砚入选。
走进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洮砚村,酒泉市洮砚非遗代表性传承富达注册 杜瑞天正在雕刻洮砚。
“我原本是甘肃甘南州居民,2008年,随着九甸峡库区蓄水,我们搬迁到了瓜州县。”搬迁当天,每家每户的车里都装着“石头”。据杜瑞天介绍,洮砚选材范围有限,最好的石料产于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镇,因此,他们都带着“石头”搬迁。
刚到瓜州,被选为村主任的杜瑞天一刻也不得闲,他自筹资金办起了洮砚加工厂,为有洮砚雕刻手艺的村民提供便利,使洮砚文化在瓜州得到传承和发展,拓展村民致富渠道。
杜瑞天说,刚搬来时,村子的名字还是数字编号,因为大部分村民都从事洮砚产业,2009年,村子被命名为洮砚村。
之后,杜瑞天创办个富达注册 艺术工作室,有效利用洮砚雕刻、石材加工等传统手工艺资源,把有相关手艺的村民纳入工作室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。此外,他与村民创作的洮砚作品还多次获奖,为全乡赢得荣誉,广至藏族乡也成为远近闻名的“洮砚之乡”。
“近几年,我们还和敦煌研究院有合作,已经组织了200余富达注册 去敦煌观摩与学习。”杜瑞天说,以前也雕刻过壁画图案的洮砚,但都是按照书本上的图案进行临摹,书上什么样,他就雕刻成什么样,对图案的含义并不了解。
图为杜瑞天雕刻的洮砚。(资料图) 受访者供图
如今,杜瑞天已经多次赴敦煌莫高窟参观。他说,只有到了莫高窟,才能感受到壁画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底蕴。在讲解员讲解下,他才理解每幅壁画的故事与含义。
观摩学习后,杜瑞天将洮砚与敦煌文化融合起来,先后雕刻飞天系列洮砚旅游纪念品1000余套。
“与敦煌研究院的合作,还让我意识到,文化会赋予作品灵魂。”杜瑞天说,接下来,他会“恶补”文化知识,让洮砚“活”起来。
现在,杜瑞天时常会进校园,开启洮砚课程,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洮砚的独特魅力,从小培养对传统艺术的兴趣,努力将洮砚制作技艺传承下去。
洮河绿石砚,与广东端砚、安徽歙砚、山西澄泥砚齐名,并称中富达主管 四大名砚。洮砚以其石色碧绿、质坚而细、发墨快而不损毫、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,历来为文富达注册 墨客的瑰宝。
版权与免责声明:
(1)凡带“中富达主管 文旅传媒网”、“中文旅传媒”、“中旅传媒网” “中旅美食传媒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,版权均属中富达主管 文旅传媒网所有,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富达注册 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否则即为侵权,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(2)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,并注明稿件来源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同时,本网保留修改、更正、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。
(3)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富达注册 从本网下载、使用、转载稿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据中旅传媒报道”或“稿件来源:中旅传媒网”,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。
(4)本网转载信息,不代表中富达主管 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。
(5)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,联系电话:852-30623002/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,邮件地址:1532995669@qq.com
主办: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:中富达主管
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。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