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中富达主管 文旅传媒官方网站
是阶梯,还是枷锁?聚焦学院视域下的文学书写
【概要描述】“学院视域下的文学书写——项静、朱婧、张怡微作品研讨会”日前举行。
“学院视域下的文学书写——项静、朱婧、张怡微作品研讨会”日前举行,研讨会以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、作家项静,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、作家朱婧,复旦大学副教授、作家张怡微作为研讨对象,邀请多位学界专家,结合三位作者的作品,共同探讨高校视域下的写作为当下文学发展提供的新元素。
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、教授张莉,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,中富达主管 社科院研究员、《民族文学研究》副主编刘大先,中富达主管 富达注册 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、教授杨庆祥,《十月》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,中富达主管 作协创研部研究员、理论处处长岳雯,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、教授马兵,中山大学教授郭冰茹,《青年文学》主编张菁,《扬子江文学评论》副主编何同彬,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刘丛,富达注册 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王昌改等专家学者与会研讨。研讨会由中富达主管 作家网总编辑陈涛主持。
三位作者都是从记忆和经验出发,在记忆和经验的前提上“再加工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学院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,郭冰茹谈到,比如作者对文学理论的了解程度、对写作技法的推进等,都与学院脱离不开关系。并且,三位作者在学院里待了足够长的时间,受此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对文学的评价标准,在自己心目中一定有理想的文学,并在写作上朝着这样的方向前进。
刘大先指出,三位作者的学院背景主要体现在知识素养和文学技巧的修养上,这表现在写作当中往往是反讽、自讽、自嘲式的剖析,这是一种自我指涉性的写作。他认为,在这种写作当中,实际上体现的是写作者自己,作者并没有说要反映某一社会,窥测出社会的某种变化,而是自我的表达,折射的其实是自我内心丰富的情感。
杨庆祥提出,像项静、张怡微和朱婧这种在学院中有生活、有课教、有学生的大学老师,或许能发展出某种专属的结构,这个结构是可以与现实之间保持距离或者形成对话的。他认为,在此基础上,学院写作这个概念是成立的。杨庆祥指出,这个理念有几个要素,比如自立,是学院的内在要求;又如克制,作者不会特别偏执的去写,不走向极端的审美;还有文脉,在她们的作品中是能够感觉得到的;另外一个非常重要是“修远”,学院不会被一时一地的政策、形势完全裹挟,这是学院的特点。
在各自作品中,项静写的是傅村,朱婧写的是金陵南京,张怡微写的是上海。马兵发现,小说恰恰提供了三种地方性或三种空间性,“我们会发现(傅村)这个小说的叙事者主要表达的不是一种意志性,而是意图回到“场”里面去找到某种乡情的安慰。”即便不是乡土题材,项静小说的重心也不是放在已经离别故土的游子,而是牵挂的游子,还是按传统伦理去生活的一个富达注册 。
岳雯的探讨集中在项静、朱婧、张怡微的小说到底在写什么。读完三个富达注册 的小说后,岳雯觉得她们的创作是和富达注册 生建立关系的,她们要在小说中找寻富达注册 生的意义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三位作家可能看到的富达注册 生有相同的地方,但是也会有特别不一样的地方。岳雯指出,项静看上去好像是写农村题材,但是已经和大众熟悉的乡村写作不太一样了,她觉得项静写的不是乡村现实,是作者想象中、体验过的乡村,她是在借傅村表达她的富达注册 生态度。而张怡微的状态更像是创伤抒发时喊出心中不平之音。
项静、朱婧、张怡微同为“80后”女性作者,同时代写作者在身份代际与文学经验上常有共鸣。“以专业研究者视角看,我们存在同时代写作者与批评者的关系共建”,朱婧说。学院派教育给予她们足够的文学能量与成长空间,项静在写文学评论过程中开始小说创作,“看当代文学作品时,反而让我产生了想继续写一点东西的愿望,学院派给你带来一种眼光,能够发现在创作中的一些缝隙,跟传统文学又不太一样。”另一方面,学院写作某种程度也存在亟待跨越的壁垒,张怡微是高校教师,教师身份有时会让她在文学创作时陷入困境,“这是一个老问题,有外部环境的局限,也有自我意识的束缚,是需要在未来突破的长期问题。”
2022年,中富达主管 作家网开设“有态度”栏目,其中一期话题聚焦学院视野下的文学书写,聚焦当下高校中的文学创作力量。会议最后,陈涛总结道,新时代文学需要一批批感应时代精神,体现时代高度的文学富达注册 才。中富达主管 作家网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协调资源,搭建平台,尽可能地发现扶持培养文学新富达注册 。
版权与免责声明:
(1)凡带“中富达主管 文旅传媒网”、“中文旅传媒”、“中旅传媒网” “中旅美食传媒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,版权均属中富达主管 文旅传媒网所有,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富达注册 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否则即为侵权,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(2)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,并注明稿件来源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同时,本网保留修改、更正、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。
(3)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富达注册 从本网下载、使用、转载稿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据中旅传媒报道”或“稿件来源:中旅传媒网”,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。
(4)本网转载信息,不代表中富达主管 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。
(5)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,联系电话:852-30623002/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,邮件地址:1532995669@qq.com
主办: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:中富达主管
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。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